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工艺
新闻中心
文化
人才理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造纸业:环境与发展的两难抉择
发布时间:2024-08-03 00:35:06来源:hth下载

  造纸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位居第二,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高居第一。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造纸行业的经济贡献率却仅为2.2%

  在“环境门”前,作为纸的发源地,中国纸业竟面临被淘汰出局之险!业内人士和记者说,作为“弱势行业”,造纸业目前是左右无源、进退两难。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这百业俱兴的时代,造纸业前行的步履却显得格外滞缓。在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造纸企业仅3家:晨鸣造纸集团排名第141位;金东纸业(母公司为金光集团APP)排名第383位;华泰集团排名第429位。3家造纸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69.4亿元,为500强中等水准234.9亿元的29.5%。企业入选总数占0.6%,销售额占总额不足0.2%。

  有分析认为,掣肘中国造纸业快速地发展的症结,首先是传统造纸工艺对环境能够造成的严重污染。以其对水质的污染为例:2004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21.1亿吨,其中造纸业废水排放量高达31.8亿吨,占总量的14.4%;按废水中最重要的COD来看,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为509.7万吨,其中造纸业占了33.0%。

  一个经济贡献率仅2.2%的“弱势行业”,却以14.4%的废水和33.0%的COD排放量污染着中国本来就极为匮乏的水资源,这显然是个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

  事实上,中国传统造纸业对环境的破坏,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建国初期,尽管国际上普遍采用木材造纸,但出于节省成本、节约森林资源的考虑,中国造纸业采用麦草作为造纸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草浆造纸带来的弊端不断突显。草浆造纸厂的规模很小。制约草浆厂规模的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草类的收割必须集中在某一季节,这就要求草浆厂必须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全年的原料采购,庞大的堆放场地、原料长期日晒雨淋造成的损失,都令草浆厂非常头疼;二是由于草类纤维原料运输半径比木材小,所以草浆厂只能设在原料产地附近,规模受到原料供应量的限制。南京林业大学李忠正教授和记者说:“草浆厂的规模都不可能很大,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于大规模的木浆生产相差了几十年,目前我国最大的草浆生产线万吨。而草浆厂的污染治理水平与其规模有很大关系。”

  李忠正教授还指出:“草浆黑液由于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滤水性差,造成草浆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而木浆可达到95%以上,例如国内新建的木浆厂———海南金海可达到98%以上。其次,碱回收率低,一般只有65-75%,而海南金海可达98%。再者,用水量大,国家规定的指标为每吨130立方米,海南金海为每吨36.2立方米。因而草浆厂中段废水排放的污染物量比木浆高6-7倍。怎么样才能解决草浆的污染问题,是至今国际造纸界尚未解决的课题。”

  李忠正教授对草浆厂污染问题的关注,在诸多水污染事件中得到验证,其中淮河污染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近年来,由于沿河纸厂排污严重,淮河流域水环境日趋恶化,到2004年,淮河中下游黑水四溢、鱼虾绝迹,政府不得不依靠行政手段强制关闭了许多小造纸厂,才避免了整个淮河水系的崩溃。

  那么,中国造纸业能否改变以草浆造纸的老路,走以林木造纸的新途?专家又指出,如是新途我们又将面临原料采集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问题。

  众所周知,森林是防治水土流失、阻止土地沙化的天然屏障,是净化空气、提高大气质量的天然氧仓,同时又是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区,因而对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倘若为发展造纸业而砍伐大量的森林,那么其对环境能够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2003年结束的全国第6次森林普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1.75亿公顷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为18.21%,较1949年的8.6%增加了1倍多。但中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仅为世界中等水准的1/4,且森林质量低,单位林地平均林木蓄积量小,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教授和记者说:“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地发展,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木材。2004年的木材和锯材的进口量接近我国产量的一半,外贸依赖度极高。此外,中国还进口了2451万吨的纸浆、废纸和纸产品,大约相当于1亿立方米木材造纸后的产量。”为此,一些国际舆论称:“中国在买世界的森林”!徐教授不无担忧地指出:“如不能在短期内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加大科学技术进步对速生丰产林产量提高的贡献,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木材,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有钱也买不到木材的局面。”

  草浆造纸,环境污染在所难免;木浆造纸,森林资源难以保障。中国造纸业进退维谷。

  全球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出现,使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思想的主流。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各方获得更大的福利。

  基于这种理论,有的人觉得,既然中国的森林资源不具备优势,不如将造纸业淘汰出局,所需纸品全部依靠进口———况且中国现今并不缺少外汇储备。

  华顿综合经济研究所沈晗耀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运输成本和经济安全性。他认为,能源价格的高涨,将使运输成本对产品的影响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过度专业化将削弱一个国家对于谋生的支配能力———一旦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垄断或敌视行为,则国民经济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一些以资源为基础的行业。如前一段的油价、铁矿石的金额的急剧上涨等,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国家的经济格局不能简单地按比较优势理论构架。造纸业虽划属轻工类,但其原料普遍为木材,属资源性行业,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否则等于将使本国的经济安全受制于人。”

  所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造纸业。就森林资源的拥有量而言,发展中国造纸业确实不具备优势;但是,有有经验的人指出,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优势也可以培育、创造。

  要解决林业资源紧缺问题,中国依靠全力发展人工林的政策,调整产业布局。对此,国家发改委在去年颁布的造纸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实施“林浆纸一体化”的政策,即鼓励国内造纸企业大力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让造纸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采用什么树种发展人工林,尤其对于适宜在南方种植的桉树速生丰产林,目前存在相当争议。一些从事动植物和环保研究的专家觉得,桉树人工林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解焱认为:“桉树原生在澳大利亚,它的生存特性和生态习性跟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是协调的。但是一个物种一旦离开原产地到了异国他乡,它原来那些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比如适应能力强)就非常有可能变成有害的特性。它对异地的原生物种有极大的排它性,生长迅速,其他物种都不能和它一起生存。”

  中国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教授也认为:“中国种植桉树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已确实存在,只是不一样的地区程度不同而已。”

  归纳起来,对于桉树人工林的争议,大多分布在在三点:吸取水分过多、破坏地力、排它性。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陈少雄则认为:“巴西是目前世界各国中桉树发展最快、人工造林水平最高、利用率最高的国家,种的桉树远比我们多,什么样的问题也没有。这说明不是桉树本身的问题,而是经营的问题。那些反对种桉树的专家不是桉树专家,不太清楚,看了几个林地就匆匆下结论,科学的态度是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发挥它的优势、克服它的劣势。”

  广东的雷州半岛是中国种植桉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地区,人工林总面积已达到18.6万公顷(合279万亩),其中绝大部分是桉树。曾长期担任湛江市林业局局长的林康英指出:“雷州种植桉树已经有50多年了,如果桉树破坏地力的话,那么现在桉树产量应该越来越低。但事实是,这里桉树人工林的产量从1970年的0.3立方米/亩·年,提高到目前的1.5立方米/亩·年。”

  同为桉树,同样种植在中国大陆,专家学者们为何见仁见智、各执一词?

  其实,对于桉树的争议很多是由经营方法不一样所致。记者在中国南方的实地走访中发现,很多桉树人工林由农村集体或个人种植,造林密度往往高达每亩300~666株,比科学造林的每亩100~150株大了几倍。任何树种种植过密,林下都不会长草,因此这种不科学的种植方法,造成桉树底不长草的排它性的假象,而且林木产量也很低。此外,当地农民对桉树“全树砍伐”,(即将树干、书皮、树叶、树枝、树根等全部收获取走),80%-90%的养分元素被带出人工林ECO,极度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循环。

  针对不同的观点,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魏殿生曾在报告中精确指出:“有争议是正常的,但不能在争议中过日子,否则会耽误发展。速生人工林一定要注意科学规划,具体设计要因地制宜。也不能搞得桉树人工纯林面积过大,要注意多树种配合,考虑综合配套。否则,易引起ECO的不稳定。但这也不是意味着每块桉树人工林都要混交。工业原料林需要集约经营,如果每一块林地都混交,没法收获,也没办法经营。种树的时候,能够使用不同树种的林块交错组合排列等方法,来降低人工林的‘纯度’。”

  此外,中国林业科学院、粮农组织(FAO)森林基因资源专家组王豁然教授则从定位和功能上对人工林做了很好的诠释:“人工林的首要目标是追求最高的木材产量和最好的木材品质,就像杂交水稻和玉米追求高产和营养一样。如果我们把树木和水稻、玉米一样看做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不一样的产品、满足多种生存需求的作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偏执地要求外来树种速生工业人工林一定要具有生物多样性呢?”王豁然教授强调:“正是因为以产业形式发展了工业人工林,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林ECO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分析人士认为,我们对森林的传统看法应该有个转变,森林不单仅仅是为了创造生态效益,而且还担负创造经济效益。正如国家林业局将森林分成公益林和商品林一样,前者是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后者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人工林其实就是一种树作物。同时,也不必对外来树种全盘否定———原生北美的梧桐,而今不正普遍地生长在我国,装扮着城市的街景?关键是要科学地分析。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既要发展本国的造纸业,也必须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而要取得产业与环境的双赢,就要以木浆为原料,扩大规模,全力发展人工林,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事实上,入选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3家造纸企业,其在环境保护和人工林建设方面就走在了传统造纸企业的前面。据中国林纸企业家俱乐部统计,产量占中国纸业40%以上的大型造纸企业,其COD排放量不到全行业排放量的10%。例如晨鸣纸业(行情论坛)2004年产量260万吨,COD排放量为1.5万吨,仅为行业中等水准的17%;而中国最大的纸业集团金光集团APP,即使算上其在海南的浆厂,500多万吨总产量,COD总排放量仅为5200多吨,是行业中等水准的3%。在造林方面,截至2005年8月,APP共种植近400万亩人工林,大多分布在在华南地区,是国内林浆纸一体化最有力的推行者。晨鸣和华泰集团营造的人工林也超过100万亩。虽然对中国造纸原料的巨大需求相比,这些人工林的产量目前还只是杯水车薪,但他们正在寻找突破“环境门”的阻碍,标志着中国现代造纸业踏上了与环境和谐发展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古人发明了造纸术,现代的中国人也必须寻找走出“环境门”困扰的途径。